一所大学“解码”红船精神20年:育人资源转化与创新

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探索将红船精神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的模式,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推动青年大学生理解和践行红船精神
近日,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迎来了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这所大学作为“红船旁”的学校,肩负着阐释、传承和发扬“红船精神”的使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心人员通过学术研究、育人资源转化等方式,不断推动红船精神的深入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红船精神包含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嘉兴大学的人文社科处长彭冰冰教授表示,中心人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让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开设了“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线上课程,初衷是让更多高校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这门课。截至今年6月,该课程已被360所高校选择,共有19.69万人选课,累计互动达到199万次。学校还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构建红船精神育人模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资源。
除了线上课程,学校还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嘉兴市牵头下,学校教师参与指导编写了一套覆盖幼儿园到中学、大学各学段的红船精神教材。这些举措旨在让更多青年人理解和践行红船精神,推动其成为国家级的一流课程。
在育人资源转化方面,学校采取项目化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感悟和领会红船精神的内涵。例如,设计学院的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以专题设计过红色明信片;文法学院的学生主创原创话剧《初心》,每年排演也是一个被保留下来的特色实践项目。
学校还积极推动“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和载体让红船精神深入人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生,沈琦方在教师指导下,组建了“红船精神二十年:传播的力量与传承模式的育人创新实践”项目团队,获得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金奖。
通过这些努力和探索,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人模式,为更多高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