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揭秘"陪伴式教学": 新时代思政课的革命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3日 21:06(上海时间)
点赞 0
揭秘"陪伴式教学": 新时代思政课的革命

什么样的思政课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从教15年的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分享了他们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倡导 "陪伴式教学",让思政课焕发新生。

在当代教育中,尤其是对于思政课来说,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期待。来自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位教师,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陪伴式教学" 理念。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教师认为,真正有效的思政课必须同时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把道理讲明白,传递真理力量;二是把人心讲热乎,充满情感温度。仅凭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期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必须拥有与学生沟通和理解他们困惑与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位教师采取了非常大胆的措施:主动申请搬进学生宿舍楼,通过同吃同住、聊人生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与需求。这种 "陪伴式教学" 的方法,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使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和关心的问题。

除了课堂上的创新,这位教师还致力于将理论变为实践。通过校地合作、校企联动等方式,搭建立体化的实践场景,让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情民情,也在推动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这位教师的 "陪伴式教学" 并不止步于课堂或者校园范围内。他们通过社交平台、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在学生毕业后,仍然力所能及地提供支持和指导。这使得思政教育从一个阶段性的课程,升级为终身陪伴的过程。

总而言之,这位教师的 "陪伴式教学" 体现了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的真诚关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还能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人格的塑造。这对于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创新教学理念和实践,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启发:教育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该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引路人和同行人。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