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上的气象守望:安多气象站的不屈坚守

在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山脉脚下,安多气象站承担着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作出贡献的重要使命。这里的气象工作者面临着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的极端环境,但他们仍然坚守岗位,为保障交通安全和支撑当地发展而努力。
安多县气象局负责的自动气象站散落分布在1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最远的站点在500公里以外。去北部乡镇要翻越唐古拉山口,海拔在5000米以上,6、7月份还会下雪,并且常常要穿越无人区,需要靠有经验的员工把握。
然而,这些不是最难熬的,高寒缺氧的环境格外磨人。‘我刚来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头痛欲裂睡不着,持续了一个月。’31岁的张晓星是云南人,2022年怀揣着奉献西部的梦想来到安多,但因为高原反应,几年来,睡不着成了常事。
安多气象站设在县气象局里,气象局职工负责值守气象站,开展气象观测、上传数据、维护设备等工作,同时还要对全县所有自动气象站开展巡检和维护。在安多,下乡维护设备是苦活也是难活。去年冬天,土登坚才去维修位于北部乡镇的格拉丹东自动气象站。当时零下30多摄氏度,土登坚才排查十几天后才解决了问题,‘因为遇到的问题跟我在书本上学的不一样,而且没想到那里的海拔那么高、温度那么低,排查问题的时间还那么漫长。’
安多县气象局工作人员经常要去维护设备。‘每次维护时都有大风,最小都有7级,我们一般是里面穿羽绒服,外面再套上军大衣,不然扛不住大风寒冷的天气。’顿珠次仁说,如果太冷,只能每个人轮流下车去排查设备,但维修的时候没法戴手套,一些职工的手指因此被冻伤。
安多县正在加快建设新的气象站,不断织密气象监测网,更好地支撑气象预报预警。‘我们也在努力提高预报水平,助力当地发展。’顿珠次仁告诉记者。在气象站旁边,‘金水井’三个大字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指引着安多气象人不断前行,记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持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