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约评论
旅游业创新玩法:让“拿捏”游客变成“紧握”文化遗产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8日 21:16(上海时间)
点赞 0
国庆中秋假期,旅游热持续升温,景区推出新玩法解锁消费新体验。从蹦极到非遗文化,人们寻求身临其境的体验,但也反思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利用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的到来,各地旅游景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从湖南吉首的矮寨奇观旅游区到湖北通城县内冲古瑶村,每个地方都在努力创造出独特的体验,以吸引游客。
然而,在这片热闹的景象背后,人们不禁会思考:我们到底是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是只是将其商业化?从蹦极跳到非遗文化演出,每一项活动都在试图找到一种平衡点,让游客既能享受刺激的体验,又能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但是,当我们如此热衷于“拿捏”游客的心理时,我们是否忽略了对真正文化价值的尊重和保护?
在浙江平阳县的坡南老街上,人们可以看到非遗项目如木偶戏、布袋戏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让人感到温暖和熟悉。但是,当我们沉浸在这些古老艺术中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为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遗产,才能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
国庆中秋假期,也是各地文博场馆迎来参观热潮的时期。在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阳故宫,人们可以看到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然而,即使是在这些充满历史魅力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忘记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文化遗产不仅仅被保护,还能被真正地理解和尊重。
因此,当我们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只是将文化遗产当作一次性的消费品,还是真正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和尊重它们?只有通过这种深刻的反思,我们才能让“拿捏”游客变成“紧握”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蓬勃发展。
相关标签
文化社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