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特约评论

直播平台强制人脸识别+监护人认证:未成年人的流量梦终结?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8月18日 05:34(上海时间)
点赞 0
直播平台强制人脸识别+监护人认证:未成年人的流量梦终结?

针对MCN机构违规签约未成年人,利用严苛合同迫使其超时直播的现象,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专家建议建立涉未成年人合同的强制备案制度、落实平台与机构的主体责任等。然而,彻底终结MCN机构违规签约未成年人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近期, MCN机构违规签约未成年人,利用严苛合同迫使其超时直播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于这一乱象,如何加强监管与治理成为焦点话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认为,一些MCN机构强迫未成年人超时长工作的行为,是违法的,其本质是利用未成年人缺少法律知识、不懂合同相关法律规则的心态将其与MCN机构绑定。如果同MCN机构签订的合同,或MCN机构提供的格式合同不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如排除主播解约权、设定天价违约金、不合理免除机构义务,则违反相关规定,条款无效。同时, MCN机构以本应无效的非法合同为约束、强迫未成年人工作,无论该未成年人是否已满16周岁,都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用工的有关规定,MCN机构则面临包括罚款在内的相关处罚。

北京市兰台(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红梅建议,首先要严格规范签约的合法性。建立涉未成年人合同的强制备案制度,由第三方审核合同条款公平性,禁止包含超高额违约金、无限续约等霸王条款。同时,要落实平台与机构的主体责任。直播平台强制进行人脸识别,并需监护人认证,实时拦截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账号;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主播应核验书面同意书,违规者永久封号。

然而,如何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MCN机构签约未成年人,彻底终结一些MCN机构将未成年人视为“赚钱工具”的问题,仍然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专家认为,法律应当保持客观理性和谦抑性,尤其是在面对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时,法律应当在保护与自由之间进行价值平衡。

最后,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播平台对入驻MCN机构进行资质核验,若放任签约未成年人主播,则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责任。同时,限制约定解约赔偿金额上限不得超过主播实际收入的20%,以杜绝机构天价索赔牟利。教育部门与平台共同推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课”,明晰盲目做“网红梦”的利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观。

相关标签

教育法律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