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开出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台风天爬山被罚5000元

近日,深圳市对两名在台风天爬山的个人分别处以5000元罚款,这是全国首张针对违反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的行政处罚。专家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罚单,更是释放出多重信号,包括法律权威的刚性执法、个体责任的警示以及治理模式的转变。这一做法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对公共安全的必要保护,而另一些人则质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处长王常效表示,这张罚单惩处的不仅仅是“擅闯危险区”这一具体的违法行为,更是其背后根植于少部分人心中的侥幸心理。这一行为不仅将自身推入险境,也是对公共救援资源的极大挤占和滥用。王常效强调,这张罚单释放了三个层面的信号:第一,法律权威的刚性信号,明确告知社会防灾减灾法规不是“纸老虎”,而是带牙齿的硬约束;第二,个体责任的警示信号,公共安全的构建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遵守;第三,治理模式的转变信号,标志着防灾减灾正从“被动救援”向“主动预防”的根本性转变。
针对这一事件,不少网友表示理解和支持深圳市的做法,认为这种行为不仅危及个人安全,也会给公共救援带来巨大压力。然而,也有一些人质疑,这种罚款是否过重,以及如何平衡个人自由与公共安全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则指出,深圳市的相关部门对违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处罚,并向全社会发出强烈信号,对于这样一些违法违规进行户外探险的人,不光说是让他们要去关注自己的个人安全,也要考虑到他们的这种行为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威胁。
马亮进一步表示,过去的一些做法可能更多地去宣传教育,或者说是对他造成的一些费用带来的成本进行补偿,但是并没有说去开罚单。通过开罚单,深圳市明确让我们看到每一个人不光关注个人的权利,而且要考虑到公民的责任,不光要考虑到个人的安全,而且要考虑到因为违规可能对全社会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这种方式不光是说处罚一个人,而更多的是教育一批人,让大家都能够形成安全的意识,共同维护安全的氛围。
最后,关于深圳的做法是否可复制以及全国推广的话,马亮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深圳市在这个方面是非常明确地去强调,要依法去治理相关的问题,做到有章可循。这种做法和思路,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也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可以为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