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城市联手推动智慧、绿色、韧性发展:新型全球治理模式?

近日,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在天津聚集,探讨城市建设的新路径,并“取经”中国城市治理经验。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智慧、绿色、韧性城市建设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合作日益密切,而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创新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月8日在天津举行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上,来自各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代表们齐聚一堂,深入讨论智慧、绿色、韧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路径。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长艾别克·朱努沙利耶夫指出,上合组织国家的城市不仅是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塑造未来日常议程的地方。现代城市治理正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公共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这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正在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强调,有些城市可以作为实践机器人技术、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的“实验室”,并向所有上合组织成员国开放,惠及各方。在智慧城市项目实施过程中,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积极借鉴了包括天津在内的中国城市的经验,并与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城市保持密切协作,促进区域范围内的创新和技术交流。
此外,上合组织把能源转型作为开展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绿色发展已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合作的新亮点。天津港的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以其高效、智能、绿色的运营模式,成为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的标杆之一。俄罗斯圣彼得堡欧洲大学欧亚研究中心主任伊戈尔·霍达切克表示,天津港实现零碳排放的尝试值得其他港口城市效仿。
在打造“韧性城市网络”领域,中国城市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和实践。天津拥有中新生态城全域绿电、津城滨城双城防洪体系、港口城市低碳转型等丰富案例与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参考。俄罗斯圣彼得堡欧洲大学政府和公共关系副校长尼基塔·洛马金认为,上合国家城市应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以应对全球挑战。
通过上合组织框架,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生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上合城市通过携手共进,致力于实现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展现了多边合作的强大潜力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