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特约评论

商家暗中清零购物积分: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1日 13:36(上海时间)
点赞 0

近期,多名消费者反映其在某知名商家的购物积分被未经通知即被清零,引发广泛讨论。法律专家指出,积分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期待利益,受法律保护。商家单方面清零积分的行为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最近,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在某些知名品牌线下门店或在线平台上累计的购物积分被清零,而事先并未收到任何通知。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法律专家纷纷出声分析这一问题的合法性和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一位北京女士周女士今年年初在一家电品牌门店购买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总支出近两万元。当时,她被告知每消费一元可累积一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可以兑换小家电。然而,当她准备用这些积分兑换物品时,却发现自己的积分已经被清零了。经过多次与门店和官方客服的沟通,她才得知积分有三个月的有效期,这条规则被藏在“用户协议附件3”中,既没有明显提示,也没有发送过到期提醒。

据了解,这种情况并非个案。《法治日报》记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少消费者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积分被商家未经通知而清零。对此,律师马丽红指出,如果积分可以兑换商品或服务,那么它就应被视为消费者的合法期待利益,并受法律保护。商家的单方面清零行为可能是不合法的,尤其是当相关规则没有被显著告知给消费者时。

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段威表示,部分商家将积分视为“福利”而非“消费对价”,这是当前乱象的根源所在。实践中,一些商家以“积分是福利”为由,抗辩其有权单方面处置。但事实上,积分的获取基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非无偿福利,而是一部分合同内容,商家不能以“福利”之名剥夺消费者合法财产权益。

针对这一问题,马丽红律师建议,消费者在发现权益受损时应通过保存证据、协商、投诉甚至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商家也必须依法管理积分规则,并充分履行告知义务,避免将积分作为“营销工具”而忽视其财产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清零积分的问题外,一些消费者还反映了在积分兑换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如商品质量差、售后服务无保障等。对此,段威指出,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商家剥夺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行为,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有保障、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无论是积分清零还是其他与积分相关的问题,消费者都应保持警惕,重视自己的权益,并在必要时通过适当途径维护这些权益。同时,商家也应当认识到积分的财产属性,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真正让积分成为福利而非陷阱。

相关标签

法律社会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