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手整治无序“价格战”:让企业、个人和国家共赢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对无序“价格战”进行了严厉打击,并初显成效。专家表示,这一系列举动旨在规范竞争秩序,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社会整体福利。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再次释放维护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信号。企业之间的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价格“内卷”到底卷走了什么?整治无序“价格战”为何2025年多部门密集出手?遏制“内卷”式竞争为何要向无序“价格战”亮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表示,单纯的价格战,本质上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策略。像光伏行业就一度陷入产能过剩和利润崩塌的死循环。2024年到2025年年初,中国光伏组件价格跌到历史低点。尽管头部企业在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效应勉强维持,但全行业利润率被压缩到接近零,汽车行业也一度陷入双输博弈。数字平台也陷入流量争夺和生态破坏的零和游戏。
价格战造成的代价在企业层面是利润暴跌、研发停滞,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行业层面是产能过剩、资源浪费,长期陷入“内卷”。社会层面是整体缺乏议价能力,优质产品难以获得合理回报,最终损害整个市场生态。这标志着价格战模式没有赢家,不可持续。遏制无序价格战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回应,中国经济已经从单纯的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
专家表示,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价格战”,可引导企业将资源投入技术研发、服务升级等领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外一个也是可以保护中小企业和创新活力。头部企业凭借资本优势发起“价格战”,往往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修订后的价格法明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份额超过50%的企业实施更严格的监管,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政策通过规范价格行为,推动行业建立质量价格的正向循环。像光伏行业在2025年价格反弹以后,头部企业就宣布将利润20%以上投入新技术研发,行业技术升级加速。向无序“价格战”亮剑,本质上就是打破囚徒困境,重构健康的市场生态,最终实现消费者得到合理的价格、企业获得发展空间、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多赢局面。
8月工业利润超预期“反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20.4%的同比增长,不仅创下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增速,更是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多项数据显示,相关行业的利润和价格都出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