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特约评论

十四五期间,中国民生指标大幅改善:人均寿命、教育和医疗取得历史性突破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2日 16:07(上海时间)
点赞 0
十四五期间,中国民生指标大幅改善:人均寿命、教育和医疗取得历史性突破

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数据显示,中国在人均预期寿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等多项民生指标上超过了规划目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显著进步

最近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在推动教育更公平更普及、医疗服务资源扩容下沉以及构建高质量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些领域的改善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教育领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较十三五末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同时,2024年,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疗服务资源加快扩容下沉是另一项重要成就。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总数已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4亿多人次。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度。

高质量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也是值得关注的亮点。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这意味着对老年人的照顾和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为他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安心的生活环境。

这些数据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生命质量的提高,是他们更好地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的结果。这也是中国在十四五期间致力于民生改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推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政策,国家致力于让每一个公民都能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些领域中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不足。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如何确保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的一老一小服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十四五期间中国在民生领域取得的进步是显著的。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以及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不懈努力。让我们一起关注和支持这些领域的持续发展,为建设更好、更有温度的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标签

社会健康教育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