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特约评论

假日热潮背后的消费新趋势:文旅融合催生新亮点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9日 03:06(上海时间)
点赞 0
假日热潮背后的消费新趋势:文旅融合催生新亮点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满载团圆与欢乐的时光里,有人感受“老传统”的新表达,也有人解锁家门口的新鲜体验。那么,这个双节假期,文旅融合催生出哪些新亮点?消费市场又折射出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随着“双节”假期的脚步迈向尾声,人们不仅体验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文旅新玩法,也真切感受到消费市场的多元丰富与蓬勃活力。10月1日—8日,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量达到4.95亿人次,同比增长2.6%。

在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游客在虚实交织的行进式观演中完成自己与《红楼梦》的对话。深圳龙岗的机器人主题街区成了新晋热门打卡地!这里有机器人巡游、人机互动游戏、零部件DIY体验等环节。

北京则推出了10条工业科技主题游线路,其中位于北京亦庄的机器人主题餐厅和机器人4S店很受青睐,迎宾接待、调制饮品、送餐服务均是机器人来完成。 “文旅+科技”,加出了全新玩法,游客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消费图景。

国庆中秋假期,不仅文旅燃爆消费市场,体育赛事、电影、演唱会等也从单一经济转为多元消费生态,成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浙江,近20场城市篮球联赛激情上演。在四川成都,200多名选手齐聚南河两岸,挥浆竞渡。

假日期间,小小的票根正在成为游览城市的“万能门票”。各地以赛事为核心,打破单一消费,以“票根经济”延伸消费链条,将体育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除了体育赛事,电影市场持续火热,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乘坐高铁的不少旅客发现,列车播放的短视频内容焕然一新,屏幕中一段段精彩的电影片花,点燃了大家观影兴趣,更将影片中的取景地“种”进了游客心中。

在江苏,部分影院推出“电影+民乐表演”“电影+非遗美食”活动,实现“影院赚人气、非遗得传承、观众享实惠”的“三赢”。影院转型城市文化客厅,IP联动撬动消费,各地影院正从单一观演场所升级为复合型文化消费空间。

随着各地的旅游发展更加均衡,国庆中秋假期,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出行半径更远了,消费范围也随之扩大。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经打破传统局限,从“歇脚地”向“区域经济新地标”转型。

激发消费新体验,光有新场景和新模式还不够,还要靠源源不断的新内容来注入活力。一批“首店”“首展”也在节日期间集中亮相,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新鲜感。上海一家新开的机器人剧场全国首店聚拢起超高人气。

假日经济的红红火火,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地方都有针对性地打出组合拳,让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进一步被激发。近期,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在各地加速落地。

安徽黄山推出的“信用游”,游客凭借信用就可以0元预订景区门票、酒店,“先游玩后支付”,因故无法出行还能直接取消订单,大幅提升出行便利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表示,政策支持提振了消费预期,有利于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

假日经济升腾的不仅是热闹的烟火气,更是沉甸甸的民生温度与经济韧性。这些鲜活的片段映照着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新追求,也彰显着消费市场的无限活力。

相关标签

社会文化旅游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