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创新:现代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通过科技和全产业链打造,中国各地正实现乡村产业从“有”到“强”的转变,小猪楼房养殖、刺梨深度加工和太空蔓越莓育种等创新举措推动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中国各地通过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和全产业链打造的方式,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这些现代化产业链的推动,正在实现乡村产业从“有”到“强”的价值跃升。
河南的这家养猪企业采用智能化楼房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210万头。通过《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计划》,河南支持肉制品屠宰加工企业提升屠宰现代化水平,并推进肉品冷链化运输和冷鲜化上市。借助产业协同优势,企业构建起“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产业链。当生猪出栏进入屠宰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精准分割,物联网技术还为每块猪肉赋予了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在贵州深山中,刺梨已经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功臣。通过林业和食品领域专家的努力,这种野果子被开发出了酵素饮品、刺梨果汁、果脯果干等丰富的营养品和休闲食品。压榨剩下的果肉果渣还可以用于生产有机饲料、有机肥等。目前,刺梨在贵州全省种植规模超150万亩,占全国九成以上,综合产值约100亿元,成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中异军突起的山野奇兵。
黑龙江抚远市的4200亩蔓越莓种植基地,不仅有打果机在水中穿梭、机械臂搅动间收获红彤彤的蔓越莓果实,还有科研团队对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的蔓越莓种子开展育种实验。通过太空的强磁场、强辐射、微重力等环境进行空间诱变育种,经过多次的太空及地面对比实验,筛选出生长优、品质佳的株系。下一步,计划将太空种苗在大田进行实验种植,选育出优良的蔓越莓种苗进行推广种植。
这些创新举措和现代化产业链的构建,不仅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科技赋能和全产业链打造,中国各地正一步步实现着农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