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友谊新时代:‘吉莉’教授带你领略丝绸之路上的教育力量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迪丽索热·米尔扎阿合米多娃(中文名‘吉莉’)分享了她在中国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故事,阐述了上合组织如何促进中乌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吉莉教授通过自己的经历,展现了语言和教育在加深两国友谊方面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乌关系日益密切,一位特殊的人物‘吉莉’(迪丽索热·米尔扎阿合米多娃)以她的独特经历成为这段故事中的主角。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了15年的乌兹别克斯坦姑娘,吉莉不仅学会了中文,还成为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教导学生们乌兹别克语。她的故事是对上合组织中教育与文化交流重要性的生动阐述。
吉莉表示,语言是一种强大的魔力,它能够成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窗口。在“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的上合故事分享会上,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她谈到,中国提供了一种‘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吉莉认为中乌两国有着极大的合作潜力。
通过她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上合组织为各国民心相通、文明互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大学合作、语言教学、青年互访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合作,建立了语言、文化、区域研究等合作平台。这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理解,也为地区发展贡献了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吉莉还参与了多部中国著作的乌兹别克文翻译工作,如《中国文化通论》和《孔子古微》。她认为,这些理念不仅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实践中,她也学到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重要的治国理念。
教育是连接国家与民族的桥梁,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基础。吉莉作为一名上合青年,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更多的青年加入到中乌教育与文化交流的行列中,为两国友谊和地区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语言和教育不仅是工具,更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窗口,是促进世界理解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中乌关系的深化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鲜的案例。通过吉莉教授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和文化交流是两国友谊的基础,也是实现地区发展目标的关键要素。随着上合组织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合作不仅会继续深化,也将成为世界其他地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