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约评论
从制度机制上解决作风问题:一个荒诞的探索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8月25日 08:11(上海时间)
点赞 0

习主席强调作风建设需要通过制度机制来解决,而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有趣的现象。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优良作风?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习主席再次强调了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作风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这句话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地改进作风?
有一种观点认为,制度应该是刚性的和科学的。例如,陆军某集团军出台了《领导机关下基层调研细则》,对调研的形式、人数、效果等作出了“数字化规定”。这种做法看似合理,但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又如何防止制度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工具?
另一方面,海军某部制订了《精减会议十条》,对会议召开权限、时长和参加会议人员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细致入微的规定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荒诞:难道真的需要如此详细地规定会议的每一个方面?但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才能找到一种平衡点,让制度既能发挥作用,又不至于变成一种繁琐的官僚主义工具?
当然,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发力和瞄准靶标。宏观上,着力解决制度体系的“盲点”,聚焦作风建设薄弱环节,形成完备的作风制度体系。微观上,加强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衔接,不断提升制度的整体功能。这让我们想起了“大小制度相互补充促进”的说法: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复杂和多样化的制度来解决作风问题?
在探索这些问题时,我们也许会发现,制度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价值观、权力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复杂系统。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优良作风?或许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真正被执行和遵守?又如何才能让制度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工具,而不是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外壳?这些问题可能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它们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相关标签
科技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