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直播间旅游产品陷阱:消费者如何避免被“套路”?

近期,许多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旅游产品时遇到了信息展示模糊、虚假宣传、低价揽客等问题。专家建议消费者下单前应仔细查看平台直播间的主体资质,并与主播确认行程内容,以避免被“套路”。
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旅游产品也开始在直播间销售。但是,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遇到了各种问题。例如,有些直播间销售的旅游产品存在信息展示模糊、虚假宣传、低价揽客等问题,不少消费者遇到“买得容易预约难”、服务“缺斤少两”、要求临时补差价等情况。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为直播定制的旅行产品往往会同时找许多主播营销,某些主播也会同时与多家旅行社合作。为提升成交总额,可能会有主播通过“低价诱饵”“夸大服务”等方式对产品“再包装”,吸引消费者下单。因此,消费者在直播间买旅游产品时需要谨慎。
那么,消费者如何避免被“套路”?首先,下单前应仔细查看平台直播间的主体资质与主播宣传的主体资质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可能涉嫌冒用第三方资质。其次,下单前应与主播确认行程内容,确认热门景区门票是否需要预约,如未预约成功,如何变更行程。再次,在出发前应与旅行社完成合同内容的确认与签订,保障自身权益。
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直播间销售旅游产品的监管,建立相应的信用评级体系,对虚假宣传、低价揽客、恶意涨价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直播间,一经发现,需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并探索建立平台和行业的“黑名单”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旅行社开始采取措施,例如明确直播间销售的旅游产品实际运营主体资质与主播宣传的主体资质必须保持一致,不留‘踢皮球’的空间,不得擅自增加产品服务费,并依照相关要求明示产品内容详情等。这些举措无疑会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有助于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
总之,直播间销售旅游产品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需要相关部门和旅行社共同努力来规范和完善。这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也关乎整个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